找到相关内容665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瞿低迦的求道历程

    禅定, 不惜性命,昼夜精勤,恐惧三有,断绝爱欲。 瞿低迦降伏魔军,早已进入涅盘。」 恶魔听了,忧愤之馀,扑通一声,手上琵琶落地,也失去了它的踪迹。 佛对一群修行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21616352.html
  • 持咒可治众病得灭苦益

    咒语所含之义。”   因咒语皆佛菩萨于禅定所说秘密语,非一般人所能理解,即使翻译亦往往挂一漏十,或此方语言,根本无法表达其所含义以及境界,故持咒者,可不求其解,但专心一意,信受奉行,所得之益,并不亚于诵经念佛。特别是药师如来,于“除减一切众生苦恼”定,所说之神咒,对病苦众生,尤具特效。 药师经云:“曼殊室利,若见男子女人,有病苦者,应当一心为彼病人,常清净澡漱,或食或药,或无虫水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治病|持咒|药师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8460520548.html
  • 东林莲社将于2月28日莅临武汉交流、弘法、放生

      庐山东林寺是中国净土宗发源地,向为天下佛子所重。东林莲社乃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始创。东晋时,慧远大师集当时赫赫有名的佛、儒、道等代表人物123人,结白莲社,共同发愿往生西方,共修念佛三昧。后此诸人或禅定、梦中、或在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,见到极乐世界胜境,与佛典所记载的无二无别,临终皆现往生瑞相,开创了净土在中国大规模宏扬的先河。   莲社初开,影响深远。此后代有高人,净宗历代祖师及各大善知识...

    佚名

    |东林莲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2/07445120857.html
  • 略谈观心(耕云导师)

    行住坐卧都在大禅定而活用无碍。 ...自觉(不是觉ta[他;她;它]),念念自知(“长空不碍白云飞”,工作生活需要想的就主动起念[会感觉念头很淡],过后就丢开,不停留在那些当时要用的意念上——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),自观自在,无住省心。...

    耕云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561981.html
  • 修行人享受的四种快乐

    懊恼之苦。 第三种快乐 修行人能够享受的第三种快乐:禅定之乐。这是什么呢?这是靠修习四禅八定,降服五盖,而能得现世受乐。禅定生起的快乐分为五个层次:小喜、刹那喜、流喜、上升喜、遍满喜。小喜能令身体之...罗汉果,也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,享受极长时间如在定境里的天界之乐。但是定所得的禅定之乐也是无常,出定之后,五盖还能生起,因此不是究竟之乐,而且生到天界,福尽还要堕落轮回。 第四种快乐 修行人还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075108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开悟者的心灵状态如何?

    导致开悟。另一方面,具备禅定力的人,很可能会体验到较深程度的开悟。相反的,体验到开悟的人,很可能会进入与空性相应的禅定程度,在这种禅定没有自我中心。 ——摘自圣严法师《禅的智慧...自己的烦恼,但依然无法时时控制烦恼。深悟的人知道烦恼何时生起、从何生起,因此可以使它不出现。同时具有开悟经验和禅定力时,这种觉照力就会增长。 具有深悟经验和深禅定力的人不受烦恼之苦,因为即使烦恼现前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0977655.html
  • 修持六字大明咒大成就者的故事

    马上做了一个“食子"!   “食子"是藏传佛教密法仪轨的特殊方式和坛城仪轨之一,而这次做的食子是除障用食子!   该成就者就座之后,就在甚深的禅定不断地念诵六字大明咒……  接着就在贵族人士...分明是骗吃骗喝、不学无术、找自己麻烦……  准备找机会杀了这个眼中的败类!   该成就者又在甚深的禅定不断地念诵了六字大明咒……  最后跟那位贵族人士说了:   “这个孩子的病不好治愈……但是无妨...

    军持天 述

    |六字大明咒|观音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2109118733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3

    过去,衲衣芒鞋皆烂,仅留一衲裤遮体。头发长了,挽成金刚圈,胡须长有盈尺。可是,对于修禅习定,明心见性知见尚浅。坐禅之中,也曾时见胜景,然而对于声、色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却总是难于除尽。往日偶尔在禅定出现境界,看到过朦胧之中的佛陀形象;有时于禅定得到一时的自在欢悦,竟也自以为是四禅天上人了。但是这样的境界出现,只是瞬间而已,终非究竟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0/20025617365.html
  • 佛学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日如来(毗卢遮那佛)和佛部。  佛教智慧的源泉:禅定(瑜伽)  佛教的智慧及其世界观,不论是三界六道、大千世界,还是阴境界、阿赖耶识等等,都不是一般的抽象思维的结果,而主要是佛教所特有的宗教体悟的结果,是“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”而来,是“解行具足、定慧等持”而来。《法句经》云:“无禅不智,无智不禅”。《圆觉经》云:“一切诸菩萨,无碍清净慧,皆依禅定生”。宗喀巴在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亦云:“经说三乘...

    达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144052.html
  • 佛教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阿摩罗识所得。密教以此智配于中央大日如来(毗卢遮那佛)和佛部。   佛教智慧的源泉:禅定(瑜伽)   佛教的智慧及其世界观,不论是三界六道、大千世界,还是阴境界、阿赖耶识等等,都不是一般的...”。宗喀巴在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亦云:“经说三乘一切功德,皆是止观之果”。因此,佛教规定出家人之正业是“一禅二诵”,禅即是修禅定,诵即是研读诵习佛教经典。简言之,佛教的智慧,来源于佛教修行者所修习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249773.html